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常熟外国语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五年规划(2018年—2022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1 11:36:29 浏览次数: 【字体:

常熟外国语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五年规划

(2018年-2022年)

2018年,学校遵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中扩招的要求,加上学校师资年龄结构的问题,因此近几年学校招聘的新教师迅速增多。2018年,也是新高考启动之年,所以从新高一开始,学科教学将出现新的导向。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我校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新课改的需要,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育“有高尚的师德、有卓越的能力、有深厚的学养”的智慧教师,创建“学习型”学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常熟外国学校校本培训五年规划(2018年—2022年)。

一、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为依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精神,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我校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中心,采取集中培训、教师自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不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创建一套优秀人才成长竞争机制,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使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范围与对象

培养范围为全校在职在岗教师,分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两类。

三、实施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018~2022年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以适应深入实施新课程需要为根本,力求通过全员培训,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具备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稳步提高;全员达到班主任工作合格水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及其他类型培训,形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学带头人队伍;形成一支有影响、有专长、能领军的名师队伍;形成一支能力强、善研究、受欢迎的骨干教师团队。

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师需求,确定以下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1.教师全员培训目标

   我校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思路,以“师德修养、新理念学习、新课程培训和教育技术运用”为重点,学习内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采取自我进修、集中研修、在岗参加上级组织培训和专家指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师新一轮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完成不低于240学时的在职非学历进修。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并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开阔视野,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识全面和业务精湛的教师中坚队伍,培养出一批在常熟市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即在专业领域成为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能起到示范作用;在教研领域校本研究能力强,能够独立承担实验课题研究。具体目标如下:江苏省名师或学科带头人1人,苏州市名师3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常熟市名师4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达到50人,常熟市教学能手达到50人,苏州市、常熟市优秀班主任5人,校级骨干教师约20人(每门学科2~3人)。

3.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培训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思想、理论,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新课程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扩充知识视野,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4.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五年内完成每个教师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培训 ,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到2022年末,全体教师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和考核细则,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捉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5.五个学习专题的培训

(1)“备好课”学习专题:备课与师德行为、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学习论与教学设计、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教案反思与研究。

(2)“上好课”学习专题:教学中的师德修养、教学论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3)“评好课”学习专题:课堂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调整、课程论与课堂教学评价、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观课与议课案例研修。

(4)“命好题”学习专题: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师德、教学评价论与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业与命题技术研究、作业与命题问题诊断、作业与命题案例评析。

(5)“育好人”学习专题:德育工作与师德修养、教学中的德育途径与方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班主任工作问题诊断与解决、班主任案例研修。

6.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学校将以课题为抓手,积极申报省市级课题,以教学研究促进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满足教师教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将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科研动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参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五年内将启动两至三个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课题,两年内有阶段性成果,五年内验收结题。

四、实施校本培训的途径

学校根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好或自编校本教材,同时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聘请校外教育教学能人或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学校积极组织担任培训工作的教师进行专题性的学习、考察,为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为校本培训奠定师资基础。针对培训任务和教师的知识技能等结构状况,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等有利条件,积极探索研究校本培训的各种有效形式。

1.教师集中培训

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利用假期组织教育科研骨干、教学骨干、班主任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到高校开展高质量的现场培训,开阔学校各类骨干教师的视野,引领学校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提质增效。

2.教师校本培训

以学校为单位,在改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动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重点,从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着力问题研修和解决;建设校本指导团队,整合利用远程和集中学习资源,优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任务驱动和考核拉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3.教师专题或专项培训

本轮培训还将根据教师教育工作需要,面向特定对象,开展一定的教师专题或专项培训。主要有:未来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4.学历教育

鼓励已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工作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学历层次培训进修,重点是硕士学历学位培训。对获得提高学历或学位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的奖励。

五、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

1.组织机构

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实效性,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教师培养领导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将提出我校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宏观决策,加强新一轮教师培养工作的领导,将它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组织下具体设计培训方案,要定期研究本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本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各方力量,为本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正寅

副组长:陈志江、季建红、邓亚娟、刘虹、丁永忠

组 员(工作小组):学校中层正职以及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2.制度和经费保障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时数。学校将制订相关方案,使教师培训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3.考核评估与奖励

(1)学校每一学年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按时参加,保证出勤。

(2)学校制定学习手册,每位教职工认真做好笔记,并填写有关教师手册。

(3)每一学年开展读书活动,作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案例、教育叙事。具体要求如下: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求上交原创的读书体会一篇;40周岁以下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论文或案例一篇;骨干教师(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以上)撰写论文一篇和案例一个,共两篇,或接受各类课题的研究;职员和职工,每一学年上交工作总结一篇。

(4)考核

学校每一学年按教师学习、上交论文情况(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对优胜者按有关制度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教职员工,在等第考核中,不予评为优秀,不予评比各类先进,并在年终奖中缓发,待完成任务后再发放。

五、其它

1.本方案如与学校原有关制度相矛盾,以本制度为准。

2.本方案解释权在校长室。

 

常熟外国语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二〇一八年八月

终审:外国语学校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