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创建专栏>四星复审>详细内容

四星复审

常熟外国语学校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1 11:38:53 浏览次数: 【字体:

聚焦“学~教”课堂构建   推进“融合发展”研究

常熟外国语学校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20179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掀起“课堂革命”,吹响了教育改革攻坚的号角。2019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在江苏启动新高考的同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要求适当提高普职比,我校按照上级规划,在原有12轨的基础上扩招至14轨。20194月,江苏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实施。新时代、新思想、新方针、新战略、新课改、新高考,常熟外国语学校迎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学校教育科研已经取得的成绩

常熟外国语学校近五年内课题研究显性成果非常喜人。

1.省级课题立项及结题情况:2013年学校申报的《幸福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被江苏省教研室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资助”课题,该课题与20174月由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结题论证,该课题已经成功结题。2016年学校申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建设的实践研究》,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十三五”规划立项“重点自筹”课题,该课题经过五年的扎实研究,于202012月经过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组织专家进行结题论证,已经成功结题。20219月学校教科室发动和指导教师向江苏省和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申报课题4个,均获得立项,李正寅和刘虹主持的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十四五”2021年度立项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学~教”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D/2021/02/223)是主课题和综合性课题,确立了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引领课题。学校教师以核心成员参与的常熟市教育局学科教研员主持的江苏省级在研课题有三个,学校骨干教师将在这些课题引领下不断实现个人专业化发展的新突破。

2.苏州市级课题立项及结题情况:“十二五”期间,常熟外国语学校共向苏州市教科院申报了五个课题,其中有四个课题获得苏州市立项,其中有三个课题于20174月成功结题。“十三五”期间,常熟外国语学校先后共向苏州市教科院申报了10个课题,其中有四个课题获得立项,202012月已经有两个课题成功结题,还有两个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2021是课题研究“十四五”开局之年,9月学校教科室发动和指导教师向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申报课题六个课题,并均获得立项,六个课题苏州市教育规划办2021年度立项的课题包括:张英和赵怡老师主持的《指向高阶思维的高中英语课内课外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柳青燕和金永明老师主持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嵇怡和邓亚娟老师主持的《五育融合视域下德育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潘新娜老师主持的《运用表现性评价优化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的实践研究》、孔令华和丁剑主持的《指向高阶思维的高中数学“自能”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万荣运老师主持的《常熟市普通高中新市民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这些课题将充分发挥对主课题的支撑功能,促进省级综合性课题的落地。这几个课题分别围绕德育、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课堂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战略布局,为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从宏观层面布好了大局。这些课题全部都是教师个人申报并获得立项的课题。

3.常熟市级课题立项及结题情况:近五年来,常熟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课题获得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立项,2017年有18个,结题15个,优秀2个,良好3个,合格10个;2018年有15个,结题13个,优秀1个,良好3个,合格9个;2019年有21个,结题16个,优秀2个,良好3个,合格11个;2020年有18个,即将在1017日进行集中结题;2021年新申报获得立项的有30个,远远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0 %

学校现在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省级规划立项课题——苏州市级规划立项课题——常熟市及立项课题”三级相互支撑的课题研究体系,取得了不错的管理成效,不断促进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领域出新成果。近五年学校教师在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和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科研先进工作者评定中,学校共有3位老师获得荣誉称号,其中2018年季建红副校长获得“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万荣运老师获得“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陈志江副校长获得“苏州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二、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学校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办学目标为:建设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办学愿景为:(1)成长型校园: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2)特色化学校;幸福教育,文理并重,外语见长,融合发展;(3)学习型组织:认同愿景,自我教育,结构合理,善于创新;(4)品牌化教育:质量建设好,文化建设好,形象建设好。学校确定的“十四五”教育科研理念:让教师工作有话语权,让教师生活不重复,让教育教学更精彩。确定的教育科研发展目标:⑴充分发挥教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使教科研更好地为学校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⑵增强全校教职工的科研意识,牢固确立“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形成工作课题化,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⑶在五年规划期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常熟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全校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常熟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未来五年全校要有2个以上省立项课题,5个以上苏州市级课题,以此引领开展常熟市级微型课题研究;⑷课题研究带动教育教学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多项实验项目取得成果,并在苏州市内外推广;⑸学校70%以上的老师都要有苏州市级以上获奖论文或发表,并覆盖到所有学科,其中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外国语学校教育科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如何浓厚科研文化,把科研力转化为教育力,通过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2)如何倾力打造教育科研的亮点,开展叙事研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助力课改,强化学校中心课题研究促进特色办学的力度;(3)如何调动高级职称、现有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是老教师;(4)如何更好的把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改课,以改课促课改;(5)如何加快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步伐,促进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三、教育科研规划

学校教育科研是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由问题到课题加以研究和解决,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最终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通过开展教科研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开展教科研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通过开展教科研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更多的教师走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之路。

1.教育科研理念

让教师工作有话语权,让教师生活不重复,让教育教学更精彩。

2.发展目标

⑴充分发挥教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使教科研更好地为学校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⑵增强全校教职工的科研意识,牢固确立“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形成工作课题化,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助推学习型组织建设;

⑶在五年规划期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常熟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全校70%的教师都要参与常熟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未来五年全校要有2个以上省立项课题,5个以上苏州市级课题,以此引领开展常熟市级微型课题研究;

⑷课题研究带动教育教学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多项实验项目取得成果,并在苏州市内外推广;

⑸学校70%以上的老师都要有苏州市级以上获奖论文或发表,并覆盖到所有学科,其中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3.主要任务

⑴解决主要问题:①浓厚科研文化;②把科研力转化为教育力;③通过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⑵倾力打造亮点:①校本研究;②项目建设;③教改课题;④融合发展;特色办学。

4.具体措施

   ⑴增强科研兴教兴校意识。要从新时代高度,全面认识和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功能。牢固确立“科研兴课”、“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依靠教育科研实现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新提高。充分传承学校始终把教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优良传统,引领全校教师追随李正寅校长和刘虹副校长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2021年度立项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学~教’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行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强化和深化调课题研究的问题化的科研文化。学校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入手,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升为一个个有待研究的科研课题。学校提出要“亲近叙事,逼近行动,走近课题”,学校课题研究的常态是“在行动中研究,通过研究修正行动”,重在问题的一步步的解决,愿景的一程程的建构。

⑵推进教科研组织建设。完善教科研组织机构,充实专兼职教科研管理队伍,激发教育科研工作团队的活力。加强教科室管理和指导的职能建设,提高教科研组织机构的工作效能。学校教育科研将继续传承“科研融合教研”的优良传统,把课题研究和教师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精心配备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各教研组和年级组每年都要有团队的教育科研发展方面的规划,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教师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订好个人的包括教育科研内容的五年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教科室要牵好头,将省级课题和苏州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核心研究人员所承担的子课题落实到各学科组,确定校级课题,扎实开展研究行动。教科室要采用“课题组定内容,个人钻研备课、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点带面,使相关课题研究落实能够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用于指导教育教学。

抓好教科研骨干队伍。学校要继续传承“科研成效在队伍”的工作思想传统,要狠抓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学术带头人、兼职教科员、课题组组长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培训工作,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教科研骨干,扩大教科研骨干队伍。加强学术领军人才的跟踪培养管理,举行苏州市和常熟市名优教师工作室、学术带头人成果展示活动,成立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功能。

⑷推进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实中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教育沙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每位教师都要制订个人科研计划、都要有研究项目,确定研究主攻方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适应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争取研有所成。以课题带项目,并通过开展校级评审推出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项目进行培育,积极向上申报基础教育成果奖,争取在苏州市级以上获奖。对已立项的省、市级课题,要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

⑸改进教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学校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激励力度,适时改进教育科研的绩效激励,搭建各类平台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高度重视对实践的科学总结,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学校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障教育科研的经费,使教师能够购买到更多更有引领价值的科研资料,邀请更有引领作用的专家来校讲座,派出更多教师到著名高校学习,及时汇编优秀的科研资料学校要提高科研绩效的奖励力度,激励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把各部门、教师个人的计划、总结中的教科研成果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且投入的经费和奖励力度要不断加大,鼓励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年年有总结,有成果。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学科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引领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精选研究的问题,扎实开展研究行动,及时提炼研究成果,才能有效的达成教育科研促进教改实验、教师发展、学科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目标。

 

 

终审:外国语学校超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