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工作>教师风采>详细内容

教师风采

20250425对外开放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3 22:19:20 浏览次数: 【字体:

【自强校园】聚焦深度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常熟外国语学校“学-教课堂·深度学习”对外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落实新课标教材的理念与要求,探讨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举措,推进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实践,我校于4月25日举行了以“学-教课堂·深度学习”为主题的对外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本市10所高中以及长江两岸联谊学校和其他友好学校的近百名老师参与听课和研讨。

 

活动共开设26节精品展示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领域。各学科教师以“学-教课堂”为载体,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多样化教学策略,深度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潜能。每堂课都充分彰显学科特色,既有立足文本的思辨探究,也有跨学科融合的实践创新,展现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理解与创造性运用。

 

高一语文:周致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4c994694c224e2c9d2b355005620e5b.jpg

开课思路:林冲作为“梁山好汉”之一,他是所有人中最不可能上“梁山”的人,他的意义就在于他是“官逼民反”的最典型人物。从这一点生发,我确定了通过探究林冲“忍”与“不忍”为切入点,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领学生阅读文本,合作交流,挖掘探究,自主生成对文本的认知,从而领悟《水浒》这部小说的主题,让学生从更高层面上去认识文本。

点评:王荣生先生曾说:“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课前教学设计。”周老师的课设计环环相扣,内容新颖充实,以问启发和情景带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课堂语言情感充沛,互动时气氛活跃。

高二语文:吴佳依《燕歌行(同题异构)》

37704049565745d78c3e1c151f3d0e16.jpg

开课思路:本课从构思设计如何将《燕歌行》影视化切入,分别从剧情、人物、布景、语言镜头、作者意图等角度探究。在人物部分,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思考谁适合当主角的问题,体现了思辨性教学;在布景部分,通过设计提示词生成图片,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言镜头部分,通过探究拍摄语言镜头,体会诗歌中对比、借代等手法的运用。最后读写融通,结合《燕歌行》原文,将其改编成现代诗歌或说唱歌词。

点评:通过创设情境项目式活动等途径,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课堂条理清晰。亮点是结合人工智能教学,教法新颖,通过豆包互动生成图片、deepseek生成解读报告等让学生感受到AI融合教学的魅力。

高二语文:陆忆凡《燕歌行(同题异构)》

f079aba0ce304b4dae583b24bf56bc6b.jpg

开课思路:本课通过给诗歌中的人物设计朋友圈作为思维切入,感知诗歌中描写的战士征战生活和将领的腐败,但对于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主题,如对战争的反思、对士兵的同情等,可能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增强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力。选择此趣味作业学生可获得较大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点评:陆老师的《燕歌行》请学生分别从“校尉”“将领”“李将军”“征人”“思妇”等各个角度,为其设计朋友圈,并结合诗歌分析归纳,最后结合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学生理解掌握度高。

高三语文:潘新娜《具象化写作》

a085ef1a50ef462ab13f18243808433d.jpg

开课思路:本课以具象化写作——让说理长出画面为主题,旨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画面的写作技巧。首先,通过定义“具象”与“具象化”,引导学生理解其核心概念。接着,通过片段示例和典型范文《话说后现代》,让学生直观感受具象化与举例论证的区别在“具象化写作中思维的逻辑性”部分,以实操训练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四种逻辑链条,将碎片化描写整合成有逻辑的具象画面。

点评:潘老师这堂课主题鲜明,紧扣“具象化写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通过真题解析、学生例文对比,帮助学生区分具象化与举例论证;课堂深度互动,实操训练强化逻辑构建,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高一数学:毛妨妨《平面向量的综合运用》

d592c4f2ddf8437f9f35513895cb02a8.jpg

开课思路:本节课通过对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几何关系的论证以及几何量的求值两个模块进行探究,系统总结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需要经过转化、运算和翻译三个步骤,梳理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基底法和坐标法。通过向量综合题的引导分析,总结一般求最值范围的常见转化形式;在题目设计上兼顾数和形的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于向量兼具特征的理解,为以后借助向量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点评:毛老师的课以几何问题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垂直、三点共线等综合问题。随堂练习针对性强,体现了“理论—方法—应用”的层次性。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有效促进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

高二数学:陈丽君《二项分布》

6d7e56ff1f924cdfbef9db840870f1e2.jpg

开课思路:本节课开课主题是《7.4.1二项分布》,以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生成概念,让学生了解伯努利试验和重伯努利试验的概念,并抽象出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活动三师生共同探究,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二项分布的概率模型及其数字特征例题是对二项分布模型的简单运用,并归纳确定二项分布模型的步骤,最后解决抛出问题,让学生体新知的重要性。

点评:《二项分布》公开课设计精巧,教学环节紧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分布模型,注重概念推导与应用结合。课堂互动良好,通过例题强化知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

高三数学:倪双博《隐圆问题》

8aed5bcfd226443198e158bec65ee875.jpg

开课思路:本节课先通过5个简单小题热身,投影展示学生做法,通过分析归纳得到解决隐圆问题的两条路径:几何法:通过作图先发现隐圆,再得到方程。②代数法:先解出轨迹方程,再发现隐圆,并与学生一起梳理隐圆的五种常见模型。再通过两个例题三个变式,分别从几何角度和代数角度去处理隐圆问题,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先让隐圆现形,再转化为圆的相关知识去求解。

点评:本节课设计精巧,以小题热身引入,归纳解题路径,梳理常见模型,结构清晰。例题变式丰富,注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挖掘隐圆,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

高一英语:朱陶燕《B3U3: Reporting on Internet use

871d91f83fdb4df0a15367e22b0386a0.png

开课思路:本节课以“互联网的使用”为话题,旨在通过多元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课堂以学生与AI智能体在课堂上直接对话为情境导入,体验AI的交互功能,为后续听力与写作任务铺垫了语境基础。本课重点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强化知识的结构化记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实现了语言能力与德育目标的融合。

点评:朱老师的课导入新颖独特,利用学生AI智能体和在班同学电话连线,激活课堂。正课部分设置了各种形式的提问和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实现了语言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融合。

高二英语:王可馨《读后续写之情绪描写》

65ab32fecd0b403b9e7563d01d36130a.jpg

开课思路:本节以高考读后续写中“情绪描写”为核心,围绕“如何用细节替代直述”的核心问题,构建“理论输入—分步训练—评价反馈”三阶框架。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积累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相关表达,同时引入无灵主语、形容词作状语、独立主格三类句子结构,为学生情绪描写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长句进行续写中常见的情绪描写。最后采用“学生互评量表”,从四个维度进行习作互评,便于了解不足与优势。

点评:王老师在高二(2)上 how to describe emotions more vividly教态自然,有激情,口语流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讲练结合,实用性强,对学生启发性很强其他老师教学读后续写也有一定启发

高三英语:陶丽红《二轮复习——从文本解构到思维建构》

6c06e49571d04be8ad453641f6669362.jpg

开课思路:本节课聚焦高三英语二轮复习,以潍坊市2024届高三模考阅读理解C、D篇为例,运用BOPPPS教学模型通过解构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识别文本结构,运用语法和逻辑知识分析复杂句子。课程设置文本解构、辩论与写作环节,从问题分析、文本结构等多维度评估学生表现,鼓励用创造性思维应对学业及生活挑战。

点评:陶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解构到思维建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批判性思维,提升解题及现实问题处理能力。课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课件设计严谨,教学目标完成度高!

高一物理:朱振明《电荷》

1f3f74820e5343669d620a6359c0dcb1.jpg

开课思路:本课首先通过静电章鱼实验引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电学现象,接着简述人类对电的认识历史,强调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律。然后介绍电荷量概念及单位,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物体带电原因。随后讲解三种起电方式,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进而解释了课题引入时出现的实验现象。之后阐述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并介绍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比荷是重要物理量。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点评:这节课通过具体操作,将电荷相关知识融入学生可感知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注重渗透“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思维,既达成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高二物理:陈爱臣《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7599e2575fb2463a8491a98b2dd905c4.jpg

开课思路:本节内容重点要求学生理解高中阶段测量微观量油酸分子大小的方法与实验设计思路。将油酸类比为绿豆,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油酸和水均为无色透明液体,如何有效观察油膜边界;把纯油酸滴入撒有爽身粉的水中,思考油酸未散开的原因。最终我们发现,使用酒精稀释油酸,能使其在水面更好地扩散。

点评:陈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解决实验时出现的问题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炼简洁,课堂氛围浓厚。

高一化学:冯怡佳《元素周期律的综合运用》

c2aa2273dc8b460cb8546308eacf13f1.jpg

开课思路:本课基于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微粒半径比较的认知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不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书写错误等学情,在授课过程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最高及最低化合价、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进行综合复习。课程重点针对学生常见错误进行知识梳理,并通过选取具有指向性的习题练习,夯实学生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点评:冯老师通过对微粒半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判断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从而建立位—构—性的思维模型。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

高二化学:翟杭玲《氮及其化合物复习》

0556e6ccfc43454f972a830dac888378.jpg

开课思路:课程以“科幻电影梗”导入,引出主题元素氮。接着从氮原子的结构出发,分析其化合价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构建氮的“价—类”二维图,梳理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含氮化合物的生产和不合理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含氮废水、废气的处理方案。通过典型例题,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含氮废水、废气的处理过程,还能锻炼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归因分析及反应机理分析等能力。

点评:翟老师让学生认识到含氮化合物的生产和不合理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课堂教学语言精练,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积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三生物:李晨晨《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同题异构)》

b0ac16f66e4541ff8498edc2aa217c28.jpg

开课思路:以小明咳嗽、流涕等症状为切入点,构建病原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概念模型,巩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依据情境资料,理解抗原检测试剂盒制备、核酸检测等技术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剖析病毒感染人体机理,提出预防措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整节课运用大单元设计理念整合知识,围绕小明求医之路这一主情境,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创设子情境,形成教学情境基线。

点评:李老师以“小明的求医之路”展开教学,新颖的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同一情境贯穿课堂,思维连贯。从习题检测和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已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生物:张宇《二轮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同题异构)》

01c7c9d0408d40bd987659d184faa800.jpg

开课思路:以“甲乙丙健康日体检的血糖浓度”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解读血糖波动原因,尝试构建血糖平衡调节模型,深入分析胰岛素分泌与作用机理。通过设计探究“智能胰岛素”制作及作用机制,解决糖尿病治疗难题,助力学生建立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发展演绎推理、模型建构等科学思维与探究素养。

点评:张老师以中国糖尿病患病现状引入,结合高考热点,设计糖尿病成因与治疗方案相关内容。整堂课构思新颖,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实现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

高一政治:袁月《运动的规律性》

cf86705b060d4311933a5062acc25c91.jpg

开课思路:本课以“中国航天日”及神舟二十号发射为切入点,通过“上九天揽月,探运动规律”总议题串联三大核心议题:从航天现象切入,理解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明确规律特性;以航天人物展现意识能动作用,探讨其在认识与改造世界中的意义,强调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借航天成就升华方法论,引导学生提炼“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智慧,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点评:袁老师以航天实践为载体,将抽象哲学原理具象化,通过案例对比、互动探究激活思维。课程厘清逻辑关联,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培育融合,课堂思辨氛围浓厚。

高二政治:吴芯懿《必修二大单元复习》

f9aa39c9f05d42428232f45c1aeb4713.jpg

开课思路:本课立足高考考情,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并展示整书知识框架,搭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结合“杭州‘六小龙’背后的制胜密码”时政热点,采用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设置“杭州‘六小龙’何以出圈”“杭州何以崛起‘六小龙’”“‘六小龙’发展有何意义”三个子议题,探究我国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新型举国体制优越性。

点评:本课通过设置真实情境,结合热点事件讨论,自然建构知识体系,结构脉络清晰完整,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创造性重构教材框架,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制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认识。

高二历史:朴再浩《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题异构)》

e5927999c1124453a3c62940d031ca17.jpg

开课思路:本课聚焦近代以来贸易,鉴于近代茶叶贸易贯穿世界贸易全程,并在多国催生新茶叶文化,以古代丝绸之路为教学起点,依循历史脉络,阐述至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剖析英国垄断茶叶贸易等史实,引出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原因与表现。同时结合当代茶叶贸易、茶文化及文化产业,着重强调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自信树立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点评:以虞山绿茶导入,以茶叶为媒介组织教学,设计新颖,循循善诱。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尤其重视家国情怀的培育。

高二历史:王国栋《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题异构)》

443208fdc284465681edea785c7e0c16.jpg

开课思路:课程以青花瓷意象激发兴趣,点明瓷器在贸易中的桥梁作用。结合地图与案例,对比古代区域贸易与近代全球贸易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对贸易全球化的作用。以瓷器、茶、服饰为例,剖析商品流动中的文化传播。通过小组任务探讨当代文化产业,展现全球化下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课程以“商品即文化载体”为主线,融合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启发学生理解贸易与文化的共生关系。

点评:以瓷器为媒介组织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高二地理:严宽《中国的粮食安全》

e1ac332ee7004a8d87c4f6a6c8f0be4b.jpg

开课思路:本节课以中美贸易战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引出中国粮食安全核心主题。围绕大豆这一关键农产品,设置“税云西漫 冻雨袭粮”“中豆困局 破壁酿新”“松江豆浪 黑土破冰”“粮源自立 八方成仓”四个篇章。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粮食进口特点,剖析大豆安全面临的国内供需矛盾、与国外生产差距等挑战,并探讨应对之策。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强化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与责任意识。

点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紧扣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以大豆串联粮食安全知识,逻辑连贯且贴近生活,彰显学科实用性。建议给予学生更充足时间思考总结,突出其主体地位。

高三地理:陆星丹《二轮复习——风》

746b237751da4f75b58ee0d9112a461c.jpg

开课思路:以四川腊巴山相对弱风地区的风电开发为情境,分析山区风电场分布、弱风风场状况,探究低风速风能利用,并与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现象进行对比。

点评:整堂课以统一情境贯穿始终,思路清晰,学生活动丰富,师生互动良好。课程有机融合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地理学尺度思想与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高一体育:赵晨《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为主的组合动作学练》

8915cd39614746d7bc3f317b35c5e821.jpg

开课思路:正手高球挥拍技术是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前几次课已重点讲解羽毛球正反手握拍方法、发力技巧,并简单教授正手发球技术与两种基本步法。本次课开展羽毛球正手高球挥拍技术教学,旨在让学生明白挥拍并非简单“拍”球,而是强调“挥”的动作要领,并通过练习体会“挥”的技术感觉。

点评:在交流中大家肯定了赵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言语简明扼要,动作示范规范优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把握合理恰当,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善于思考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艺术:徐敏燕《西方古代绘画》

d660577a5b5a4514943e3e17cdfbbf3d.jpg

开课思路:19世纪之前的西方古典绘画时间跨度巨大,绘画风格转变呈现出愈发多元丰富的面貌,流派众多。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以确切的时代背景为支撑,梳理各流派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探寻西方古典绘画中一脉相承的元素,理解其传承发展脉络。同时,结合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背景,比较流派风格关系,选取重点内容,以点带面开展课堂教学。

点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结构完整,重点难点讲解清晰。徐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学方式多样,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紧扣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巧妙,成效显著。

高一信息:张逸强《数据编码》

c10c6960a37b4e89a3d149dc596b68a7.jpg

开课思路:本课围绕“数据编码”核心,以生活中时钟计时、十二生肖等计数场景引入进制概念。重点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特点,结合实例演示按权展开、短除法等进制转换方法。在文本编码教学中,从ASCII码切入,延伸至Unicode、国标码,通过字符编码对比阐释适用场景与转换逻辑。教学全程设置互动问答与实操练习,巩固知识,提升学生数据编码应用能力。

点评:张老师以学生生肖及年轮导入,课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在编码教学中,巧用乘权法、除R取余法及编码转换工具化解难点,整体效果良好。若部分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演绎,效果更佳。

高二心理:赵一萌《把幸福吹进泡泡里》

3d1a3eafc5fb4a05a59ae6ff17dac7ed.jpg

开课思路: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英国威灵顿公学谢尔顿校长表示:“任何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青年男女。”本次团辅活动借助“幸福泡泡图”,引导学生绘制并填写“我的幸福泡泡”,发现身边幸福,感知幸福时刻,提升自我价值与意义;同时,班级成员将幸福泡泡汇聚成“星河”,传递温暖、增进友情。

点评:本节课运用表达性艺术疗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通过绘制幸福泡泡图,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积极正向的情感,课堂氛围热烈。活动设计紧扣学生真实体验,充分体现心理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次活动展示了常熟外国语学校“学—教”课堂的建设成果,突出了情景设置、问题导向、互动体验、知识建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课堂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在课堂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让学科素养在课堂落地。活动现场,思想如星火碰撞,经验似清泉交融,教师们围绕课堂的构建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就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思维激荡,在智慧的交融中达成对教育创新更深刻的认知与共识。此次活动不仅为常外教师搭建了多维立体的互动平台,让常外教师得以在交流合作中博采众长,于切磋历练中打磨技艺,在共同提升中凝聚智慧,更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教”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是常熟外国语学校的“十四五”省级立项课题,也是学校的前瞻性课改实验项目。全体教师怀揣教育热忱,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不断解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展示,激励着全体教师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远的教育目标阔步前行,奋力书写常熟外国语学校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崭新篇章。

 

摄影:各学科组教师

文案:吴佳依

审核:何国祥、朱陶燕、李正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